2025年春节期间,安徽省上下围绕“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”主题,聚焦“非遗贺新春”,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展示活动计502场次,线上线下累计参与2300余万人次,实现销售收入近7亿元。全省精彩纷呈的春节非遗活动,不仅彰显了春节文化功能,也为全省文旅市场迎来“开门红”。

精心策划强宣传,主场活动显魅力。1月21日,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亳州市举办2025“多彩四季”安徽非遗嘉年华第一季暨非遗过大年启动仪式,发布了30个“非遗年货购物月”促销好物、12条安徽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,汇聚近万件非遗相关产品,全面拉开全省庆祝春节申遗成功、展现春节非遗保护成果、激发春节消费活力的序幕,为全省打下非遗宣传活动的“样板”。

各地民俗闹新春,传承实践彰活力。全省采用“1+16+N”模式,各地非遗展示系列活动精彩绝伦。合肥2025首届逍遥津新春灯会,黄梅戏、徽剧、皮影戏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,128米长的肥东洋蛇灯隆重登场,用热情的锣鼓和精彩的演绎,打开新春好运。庐阳剪纸、庐阳殷氏字画、庐州面塑、庐阳刺绣在灯会现场展销,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打卡。黄山市歙县举办第十八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,舞龙舞狮巡街表演、戏剧演出、鱼灯等不间断展演,为游客呈现一场非遗盛宴。寿州古城集中展示了踩街大巡游,老剧团新年戏曲专场演出与蛇年戏曲电音狂欢夜充满时尚活力,豆腐宴、大救驾、寿州窑等数十种非遗项目,为游客提供互动体验。正月十六当天,来自全国各地约60万游客走上滁州市全椒县太平桥,佩戴香囊、系上太平绸,共同见证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这一传统的民俗盛会。

众多项目显风采,成果共享展新篇。各地文旅部门、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传承人齐心协力、积极作为、精心策划、周密组织,围绕春节相关的非遗项目,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。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内鱼灯巡游、秋千抬阁、火马舞、舞犭回、板凳龙、大刀灯等精彩展演火爆出圈,映射出人民共享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的生动画面。采石跳和合、含山扎彩、跳五猖、踩高跷、和县花船、莲湘舞等队伍各具特色。首届傩王争霸赛通过傩戏、傩舞、傩仪和解说,向全国游客展示傩文化的魅力。传统戏剧、曲艺、舞蹈、美食类非遗项目已经成为各地村晚、惠民演出的“重头戏”。

非遗好物受欢迎,烟火气息年味浓。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筹下,各地以“非遗年货购物月”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非遗展销活动,涉及非遗代表性项目361个、店铺652家、非遗工坊27家等各类非遗企业,销售额近7亿元。歙县“鱼灯”热度火爆,鱼灯销售近万只,销售额达100万元,鱼灯系列冰箱贴销售额约5万元,衍生类产品近13万元。瞻淇村累计接待游客9.7万人次,旅游总消费120万元,同比创历史新高。国家级非遗项目古井贡酒实现销售额超亿元,六安瓜片作为走亲访友佳品,销售额达160万元。

安徽非遗上央视,熠熠生辉焕光彩。文房四宝、珠算、萧县农民画精彩亮相2025年央视非遗晚会。央视分别对阜阳临泉杂技、寿县“古城年味浓 民俗非遗迎新春”、铜陵民俗、芜湖板龙灯、无为鱼灯等数十种非遗进行宣传报道,让亿万观众感受安徽非遗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