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,助力基层中医药事业开启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篇。宁夏秉持“中医强基层,基层兴中医”理念,在服务网络构建、特色优势发挥、人才队伍建设、中医文化弘扬等方面持续精耕细作、精准发力。

夯实服务网络根基,强健中医药“筋骨”

宁夏着力完善县域中医药服务网络,精心构筑起以县级中医类医院为引领、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为纽带、中医馆中医阁为基底、社会力量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县、乡、村中医药服务体系,全方位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。加强局区联动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自治区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促进宁夏中医药高质量发展。强化东西部协作,深化京宁、闽宁、粤宁合作,促进中医药能力全面提升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,对县域中医类医院、综合医院中医科、中医馆中医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,提升硬件设施水平,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。新建红寺堡区中医医院,泾源县人民医院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,全部县级综合医院、77%的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科,已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%设置中医馆,21.65%中医馆完成内涵提升,中医阁覆盖率达到10.1%。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、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三个全覆盖,基层中医药服务根基稳固,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更加便利可及。

提升特色服务品质,补益中医药“脏腑”

宁夏紧密结合县域实际,聚焦中医药特色打造,“院有专科、馆有特色、阁有服务”模式渐趋成型。明确中医康复科、儿科、老年病科等重点发展方向,加大资金投入,引进前沿技术与设备,全力培育专业人才。2024年投入2000余万元强化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“两专科一中心”建设,已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投入全覆盖,2025年将实现县级中医医院“两专科一中心”建设全覆盖。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,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,开展涵盖针灸、推拿等多内容、多层次、多形式培训,县、乡、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全覆盖,实现中医馆提供6类10项、中医阁提供4类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,显著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。针对儿童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,通过健康宣教、体质辨识、适宜技术应用,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日益凸显,2023年宁夏儿童、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率分别达到90.61%、81.93%。

拓宽人才培养路径,传承中医药“血脉”

宁夏依托院校教育培育高层次人才,持续深化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、中医师承教育以及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,多渠道拓宽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,致力于为基层培育实用型中医药人才。建设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1个,县级中医医院全覆盖。培养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500余名,中医类别全科医生335人,中医馆骨干人才766人。利用“一南一北”两个基层康复医疗服务基地,培训基层康复医疗服务人才259人,争取让每个乡镇都有1名中医康复人才。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中医药人才合作培养协议,联合举办治理能力培训班1期,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及业务专家100余人。多渠道发力,基层中医药人才方阵持续扩容,人才梯队布局优化,高层次、中青年骨干、基层实用型人才协同推进。

强化文化宣传推广,弘扬中医药“内核”

宁夏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,依托县级中医医院打造基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,设置中医药文化展示区、体验区,建设知识角50余个,让群众直观感受中医药魅力。组织中医药文化基层服务活动进乡村、进社区,开展各类义诊咨询、宣传等活动280余场次,组织150余位专家讲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知识。在宁夏新闻联播、县级融媒体等广电新媒体等平台播出《社区中医馆让中医药服务方便可及》等报道,全区各级广电新媒体平台、县级融媒体累计发布基层中医药相关新闻2200余条。通过强化中医药特色宣传,弘扬中医药文化,加强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,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尊重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,基层信中医、爱中医、用中医的社会风尚悄然形成。

下一步,宁夏将继续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,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打造,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效;加强人才培养培育,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为基层提供更多优秀中医药人才;加强中医药文化弘扬,拓展基层中医药文化宣传范围和领域,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,持续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,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满足感。(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供稿)